参展单位:浙江传媒学院
作者:张珊 王瑞佳 高洁
照片:张铎巍
该单位已参展3期
正文1957字
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深海之下,暗藏惊涛,权谋如墨,染尽千年经纬,浮沉的命运被谁执笔?
星斗为棋,生死悬丝,光影摇曳间,观众早已沉潜,只为追寻那幕后落笔之人……
这部引爆2025年夏天的现象级巨制《藏海传》,你追了吗?它的联合编剧之一,正是浙江传媒学院的校友——张铎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幕后“执笔人”,听听他讲述《藏海传》从构思到爆火的创作心路。
张铎巍:2013级文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校友。目前编剧的项目有《藏海传》《簪星》,此前策划过的作品有《长月烬明》《月歌行》《大考》等。
角色深藏的秘密:
复仇者如何变身守护者
《藏海传》自开播以来,便以雷霆之势席卷荧屏,堪称2025年影视圈“王炸”!数据封神、火遍全球、口碑炸裂,形成真正的“全民追剧”文化热潮。一部架空历史剧,为何能引发如此巨大的共鸣?
张铎巍坦言:“我们没有直接照搬某个历史人物,而是大量研究了明朝人物群像,汲取他们身上的特质,再融汇到我们故事的角色中。”《藏海传》以“复仇”开篇,故事发生在一个气质落地的“架空”王朝——大雍。正是这种“架空+现实主义”的独特配方,赋予了《藏海传》既磅礴又细腻的时代质感。
“复仇者放下执念,变成了守护者。” 这是张铎巍对《藏海传》核心主题的精准概括。主角藏海并非一路“黑化”到底,亲情、友情、成长的淬炼,最终让他完成了从“复仇者”到“守护者”的升华。张铎巍认为,角色弧光很重要,人物的转变要有充分的动机和支撑。
张铎巍在塑造人物时尤其注重层次感与行为逻辑的合理性。 他特别强调,剧中每个角色的处理需有主次侧重,尤其反派绝非标签化的“坏蛋”——例如将领庄芦隐虽对百姓狠辣无情,却坚守保家卫国的信念;权谋者曹静贤手段毒辣,但对养育的义子们倾注了真实情感。
在张铎巍看来,角色的复杂性源于立场差异带来的行为合理性。他主张通过展现人物的行为动机,让观众理解其“为何作恶”——这些行为往往是为了达成角色心中认定的正确目标,而非为恶而恶。“让观众看见背后的‘为什么’,远比单纯批判更重要。” 张铎巍说。
打捞深海宝藏:
非遗老手艺在剧里“活”了
细心的观众一定发现了,《藏海传》里那些惊艳的“药发木偶”“榫卯工艺”“皮影戏”,绝非简单的背景板。它们巧妙融入剧情脉络,成为推动关键情节、塑造人物性格的“戏眼”,赢得观众一片叫好。
为让非遗元素在明朝背景下真正“活”起来,张铎巍坦言团队付出了巨大努力。面对郑晓龙与曹译文两位现实主义导演对剧情逻辑“严丝合缝、滴水不漏”的严苛要求,编剧团队展开了海量史料研究工作确保这些元素在剧中呈现时兼具历史真实感与叙事合理性。
▲《藏海传》中的泰顺药发木偶
对于剧中非遗元素丰富这一现象,张铎巍拍手称好:“这些技艺、娱乐,在明朝本就是普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就像我们今天刷剧看电影一样寻常。把这些真实存在过的生活碎片,原原本本、生动地呈现出来,让今天的观众能触摸到那个时代的烟火气。” 这不是刻意添加,而是让故事扎根于真实历史土壤的必然选择。
浙传给的硬功夫:
校友编剧的“爆款真经”在这里
谈及自己的编剧之路,张铎巍深情表示,浙传是梦想启航的地方。丰富多彩的专业课、活跃的社团活动,尤其是每年雷打不动的话剧演出,成了他锤炼内功的宝贵“练功房”。
“那时候真是全身心投入,”回忆校园时光,张铎巍眼中闪着光,“一个话剧,从写剧本到排练台词,再到最终登台,全程亲力亲为。最珍贵的是,台下坐着的就是你的同学、老师,他们的反应最真实、最直接——哪句台词让他们笑了?哪个情节让他们走神了?立刻就能感受到。这种即时、真诚的反馈,是任何理论课都替代不了的实战经验!”
这份同窗情谊,更延伸到了他初入行业之时。“刚毕业做责编,拿到剧本要修改打磨,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大学的朋友们帮忙。”张铎巍笑着说,“认真看剧本、逐字分析提意见,特别耗神。但他们真的就是无怨无悔,纯粹为了帮你。这份情谊和反馈,无比珍贵。”
深海藏真章:
给学弟学妹们的建议
作为过来人,张铎巍也为学弟学妹们送上了宝贵的建议:要守住创作的“快乐”源头,时常找回创作时最初的那份兴奋和热爱;阅读要“随缘”更要“走心”,记住那些真正触动你内心的情感和瞬间,这些将成为你塑造人物、讲好故事的宝贵养分;练好基本功“四多”真言:多写、多改、多实践、多表达。
从浙传的“练功房”到《藏海传》的全民热议,张铎巍用扎实的功底、深刻的思考和满腔的热爱,在荧幕上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传奇。他的经历,是浙传培养优秀传媒人才的一个生动缩影;他的成功,也为无数怀揣编剧梦的浙传学子点亮了一盏前行的灯。期待他未来带来更多精彩作品!也期待浙传校园里,涌现出更多像他一样优秀的“执笔人”!
主办: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新闻传播专委会新媒体编辑部
总编:张敬印
编辑:孙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