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展单位:广东科技学院
作者:林涵仪
摄影:曾慧婷
团队名称:广东科技学院赴阳江农文融旅突击队
该单位已参展5期
正文1567字
预计阅读时间4分钟
在骄阳似火的七月,我作为广东科技学院赴阳江“农文融旅”突击队的一员,怀揣着对乡村发展的热忱与期待,踏上了前往岗美镇那排村的土地。此次前行,我们的核心任务是探寻乡村振兴的基层实践路径,而与村支书李红燕的对话,无疑成为这次实践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初到那排村党群服务中心,眼前的景象虽不繁华,却透着一种质朴与亲切。服务中心的小院里,几盆绿植在阳光下生机勃勃,仿佛在欢迎我们的到来。走进服务中心,墙上挂着的各种荣誉证书和工作照片,无声地诉说着这个村庄的发展历程。
不一会儿,一位身着简约衬衫、扎着马尾,脸上带着温暖笑容的女士走了进来,她就是村支书李红燕,我们都亲切地称她为小燕支书。她的眼神中透着坚定与热情,那是一种对乡村深深的热爱和想要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的决心。她热情地招呼我们坐下,一场关于乡村振兴的故事,就这样在温馨的氛围中拉开了序幕。
小燕支书开始讲述她返乡的故事。她出生在那排村,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小时候,村里贫穷落后,交通不便,村民们大多靠种地为生,收入微薄。看着乡亲们辛苦劳作却依然过着紧巴巴的日子,她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大学毕业后,她在城市里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过着安稳的生活。然而,每次回到家乡,看到村里依旧没有太大的变化,她内心深处的那份牵挂和责任便愈发强烈。“我总觉得我应该回来,为家乡做点什么。”她坚定地说。于是,她不顾家人的反对和朋友的劝说,毅然决然地回到了那排村,成为了一名基层干部。
刚开始的时候,工作并不顺利。村民们对她这个年轻的女支书充满了质疑,认为她没有经验,干不了实事。但她没有气馁,而是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她挨家挨户地走访,了解村民们的需求和困难,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心声。无论是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还是村里的发展规划,她都亲力亲为,力求做到最好。渐渐地,村民们开始信任她,愿意跟着她一起干。
随着时代的发展,小燕支书意识到传统的农业销售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必须寻找新的销售途径。于是,她开始探索电商助农的道路。
然而,对于那排村的村民来说,电商是一个陌生而又遥远的概念。很多村民连智能手机都不会用,更别说在网上卖东西了。面对这些困难,小燕支书没有退缩。她从零基础自学视频拍摄、账号运营、视频剪辑,带动村里的干部们一起运营抖音账号。通过电商助农,那排村的农产品打开了新的销售渠道,村民们的收入也大幅增加。看着村民们脸上洋溢着的幸福笑容,小燕支书的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那排村,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小燕支书又开始了短视频破圈的尝试。她自己注册了抖音账号,开始拍摄和发布关于那排村的短视频。
从拍摄那排村美丽的自然风光,到记录村民们辛勤劳作的场景;从介绍那排村的特色农产品,到展示那排村的传统民俗文化,她的短视频内容丰富多样,充满了乡土气息。
在与小燕支书的交流中,我能感受到她对青春力量的期许。她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回到家乡,为乡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乡村的发展需要新鲜的血液,需要年轻人的创新和活力。”她语重心长地说,“现在的年轻人有知识、有文化、有想法,他们能够带来新的理念和技术,推动乡村的快速发展。”
她的话让我深受触动。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肩负着推动乡村发展的重任。在这次实践中,我看到了那排村的发展潜力,也看到了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暗暗下定决心,要把在这里的所见所闻所感带回去,让更多的人了解那排村,关注乡村发展。
奋斗绘就新画卷,实干筑梦新征程,作为新时代勇立潮头的青年,我们会继续推动乡村繁荣,将持续提升能力,锤炼过硬本领,以青春作笔,书写时代华章!
主办: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新闻传播专委会新媒体编辑部
总编:张敬印
编辑:孙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