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展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采写:任思谕 张知悦 徐婷
照片:郭易凡
该单位已参展17期
正文1354字
预计阅读时间3.5分钟
获得国家奖学金,发表4篇SCI论文,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金奖,参与研制全球首台35千伏可降解环氧树脂浇注干式变压器……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2025届毕业生郭易凡是今年的优秀毕业生代表,也是全校仅5位的本科生“最美大学生”之一。他即将奔赴中南大学能源动力专业深造续写新的科研故事。
▲郭易凡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赛现场
郭易凡从小痴迷动手实践,小学三四年级,他自己动手拆马达接市电,结果因功率过大迸出火花,这场“冒险”,让他迷上电路原理。此后拆解旧磁带录音机、组装简易发电机等成了日常玩乐活动。
这种“玩中学”的习惯在大学“蓝电”实验室的招新视频里找到了延续,精密仪器上闪烁的指示灯,学长们专注调试代码的身影,实验台上复杂的电路板……
“那一刻,我深深地被吸引住了。”他说。
▲郭易凡与团队成员、指导老师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在国赛决赛现场
于是,他利用高考后的暑假自学C语言,缠着学长请教问题。大一便如愿加入“蓝电”实验室,并开始报名参加各类赛事。首战第七届机器人创新大赛“红外循迹智能车”凭借自制智能车获得校赛二等奖,大三和团队耗时近一年备赛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熬夜打磨项目,对材料进行字斟句酌的推敲,反复核算数据,润色文字,连标点符号也不放过。一年磨一剑,项目最终斩获全国金奖。
▲郭易凡参观荆门火电厂
科研路上并非坦途,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即使在40多度的酷暑,双手被汗水浸透得发白起皱,也要坚持完成实验任务。
大三,郭易凡完成了首篇SCI期刊论文,并获得发明专利授权。
▲郭易凡在国家电网特高压交流试验基地
第二篇论文收到了很多审稿意见,也曾被拒过两次。他也有过迷茫的时候,失眠成为常态,凌晨三点还在思考。如何回复审稿意见,但他从未怀疑过自己是否有能力做好这件事。去操场运动之后,他又会充满精力,重新对论文进行详尽修改,多次回复审稿人意见后,文章成功被SCI期刊录用。
此后,他一发不可收拾4年间总共发表4篇SCI论文。“自信是通往成功的第一阶梯”郭易凡说道。
▲郭易凡在做电介质击穿场强测试
担任校朋辈学业导师期间,郭易凡开展了十多场经验讲座帮助近50名同学突破学业瓶颈。“从请教者到分享者,我在学弟学妹们身上看到曾经那个的自己。”
他还整理了自己的学习资料,帮助很多学弟学妹们解决了如何选实验室,如何高效利用科研工具等问题。
曾有一名新生因不适应大学生活萌生复读念头,郭易凡耐心开导,帮他重拾信心。
如今,这位同学已经是专业绩点第一的学霸,看到对竞赛懵懂的学妹,他从文献阅读方法到竞赛申报书撰写策略,均倾囊相授,助力其斩获“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国奖,一年的任期结束后,他也因此被评为“五星级朋辈学业导师”。
▲郭易凡在进行朋辈辅导
科研之外他喜欢做风筝“其间藏着许多科学原理”,如今他已在长沙提前开始了研究生阶段的科研,主攻新能源并网变流器。未来希望从事相关工作。
辅导员常恒越评价:“他品学兼优,勇于创新实践,用实际行动彰显了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正如郭易凡所说:“最美的科研不是独舞,是与师友共谱的乐章,更是点燃更多梦的火焰。”
主办: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新闻传播专委会新媒体编辑部
总编:张敬印
编辑:孙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