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关于专委会
    • 专委会简介
    • 理事会
    • 学术委员会
    • 秘书处
  • 专委会动态
    • 专委会动态
    • 通知公告
  • 学术活动
  • 科研课题
    • 课题研究
    • 论文征稿
  • 政策文件
    • 政策方针
    • 战略学会文件
  • 专题活动
    • 讲好校园故事
    • 三下乡好故事
  • 会员服务
    • 入会指南
    • 会员风采
    • 查询服务
    • 联系我们
  • 首页
  • 关于专委会
    • 专委会简介
    • 理事会
    • 学术委员会
    • 秘书处
  • 专委会动态
    • 专委会动态
    • 通知公告
  • 学术活动
  • 科研课题
    • 课题研究
    • 论文征稿
  • 政策文件
    • 政策方针
    • 战略学会文件
  • 专题活动
    • 讲好校园故事
    • 三下乡好故事
  • 会员服务
    • 入会指南
    • 会员风采
    • 查询服务
    •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活动    三下乡好故事
三下乡好故事

讲好“三下乡”故事丨望向山外的眼睛

发布时间:2025-08-08 【  小 中 大  】 【打印】 【关闭】

  参展单位:延安大学

  作者:王婷

  摄影:李若萱

  团队名称:“红旗领航,知行合一“玉家湾村社会实践调研队

  该单位已参展1期


正文2482字

预计阅读时间6分钟  

  

  我从未想过,一次社会实践活动,会让我如此清晰地看见自己的灵魂。

  七月,我们一行人踏上前往子长市玉家湾镇的路。火车到站后转乘大巴,车在蜿蜒的山路上颠簸,窗外的城郭喧嚣渐远,连绵的黄土高坡漫来,窑洞像被山风藏起的秘密,三三两两地嵌在坡上。阳光淌成金河,在沟壑里晃出细碎的光。我贴在车窗上,看窑洞与绿树在风里相依。抵达山坳里的玉家湾镇中心学校,校长热情地迎接了我们,说孩子们盼着我们这些大学生老师许久了,起初我并没有很在意这句话。

  第二天清晨,我站在教室的讲台上,面对二十多双亮晶晶的眼睛,里面充满了好奇,充满了期待,而且还有一丝我读不懂的东西——后来我才明白,那是山里的孩子对外面世界本能的向往与畏惧。

  “老师,你是哪里人呀,你们那里好不好呀?”

  “老师,你们是从村子外面来的吗,村子外面是什么样子的呀?”

  “老师,你坐过飞机吗?天上能看到咱们这里的山吗?”

  课间,孩子们围着我问个不停。他们黝黑的脸蛋,像晒透的山里红,透着憨气,可眼睛却清澈得能映出我的影子。我一一回答着,心里却泛起一阵酸楚——这些在城市孩子看来再普通不过的事情,对他们而言却是遥不可及。

  放学后,暮色漫过玉家湾镇的山梁,风里裹着晒透的玉米秆儿气息,混着远处窑洞里飘来的阵阵炊烟味儿,把七月的暑气揉得温温软软。孩子们陆续相伴回家,他们跑着跳着,好像有无尽的精力。我们跟在他们的身后,说是去家访,倒不如说是和他们赛跑。

  当阳光斜斜地切过水果店的帆布棚,把苹果的脆绿、蜜桃的嫩粉、香蕉的鹅黄都浸在暖融融的光里。黄叔叔正用抹布擦着秤盘,金属的反光在他黧黑的脸上晃来晃去。他袖口卷得老高,小臂上有道月牙形的疤痕——那是去年搬西瓜时被裂开的瓜皮划的,“干着活的,身上哪能没几道伤。”

  我们说明来意时,他正往竹筐里捡裂了口的桃子,烂了的部分被他仔细剜掉,剩下的果肉依然泛着甜润的粉。“你们这些大学生娃娃来支教,我举双手赞成。”他往我手里塞了颗刚摘的葡萄,“上周三我去接娃,听见教室里在唱英文歌,是你们教的吧?我家丫头回来就缠着我,说:‘爸,苹果的英文是apple,那发音蹩脚得像啃苹果卡了嗓子,可我听着比啥都顺耳。’”

  棚子角落堆着几个鼓鼓囊囊的蛇皮袋,里面装着孩子们的课本和作业本。“这是娃们放在我这儿的,”黄叔叔用手指了指袋子,说“怕带回家被弟弟妹妹撕了。你们来之前,这些书都塞在床底下,现在天天揣着,边角磨卷了都舍不得扔。”

  黄叔叔说:“我们以前没上多少学,现在就希望孩子可以学习更多,飞得更高,走得更远。”黄叔叔的烟袋在门槛上轻轻磕了磕,一缕青烟在夕阳斜照里袅袅升起。“山里留不住人啊,”他的目光落在远处的山梁上,“去年来的年轻老师,没等到槐花开就走了。”

  他的手指抚过门框上经年的木纹,那里已被岁月磨得发亮。“娃娃们读书不容易。县里考试那会儿,三个孩子举着及格单回来,老校长还站在旗杆底下抹眼泪哩。”

  最后一点阳光透过窗棂,在泥地上画出斑驳的光影。灶台上的水壶轻声哼唱着,蒸汽在光柱里打着旋儿。黄叔叔忽然笑了笑:“可娃娃们说,新来的老师教他们认得了山外面的星星。”

  房间里一时安静下来,只听见里面灶台上水壶咕嘟咕嘟的响声。

  “不过现在好了,”黄叔叔突然直起腰,“你们大学生娃娃能来,就是好事。”他的眼睛在烟雾中亮了起来,“孩子回来说,老师讲的故事可好听了。这娃现在天天抱着书看,说将来也要考大学哩。”

  在不大亮堂的房间里,在一面没怎么打扫过的灰墙上,整整齐齐地贴着几张奖状,即使边角已经泛黄,但保存得依旧很平整。

  后来我们多次光顾了那家小店。得知我们两三天后就要离开,黄叔叔执意要送我们下最后一次山。夕阳把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黄叔叔的影子佝偻着,却走得很稳。“老师,你们能来,娃娃们很高兴。”他在岔路口停下脚步,“咱山里人不会说漂亮话,就是...就是觉得,你们来了,这山好像也不那么高了。”

  支教的日子过得飞快。我们教孩子们英语单词,他们教我辨认田地里的庄稼;我给他们讲都市的地铁和博物馆,他们带我去看最美的落日和星空。在每一次与他们的交流中,我常常被他们的真诚打动——“我的理想是当医生,因为奶奶总是腿疼”;“我想当老师,回来教更多山里娃”;“我要发明一种机器,让爸爸不用再去那么远的地方打工”......

  离别那天,我们举办了文艺汇演,孩子们早早地来到学校,带着一两天前排好的舞蹈和歌曲进来展示。他们洋溢着微笑,眼神明亮。歌声响起的瞬间,不知怎得,我竟然热泪盈眶。这些平日里害羞的山里娃,此刻的声音却清澈得像山涧的溪流,沁人心脾。他们唱得并不整齐,有些孩子还在跑调,但每个音符都裹着最真挚的情感。最后,队长为我们独唱了《小幸运》《再见》,他说幸运是我们19个小老师遇到了可爱的你们是我们的幸运,再见是希望我们怀揣梦想走出大山。校长握着我们的手说:“你们给娃娃们心里种下了种子,总有一天会发芽的。”

  临行前,我回头望去,暮色中的黄土高坡连绵起伏,砖红色的学校是那么地夺目,五星红旗就这么屹立不倒地在山的最高处猎猎作响,阳光就这么洒在身后一群人的微笑上。我忽然明白了,教育就像这山里的风,看不见摸不着,却能让种子翻山越岭,落地生根,而教育的意义不在于改变山的模样,而在于让山里的孩子相信:每座山的那边,都有更广阔的天地等着他们去探索。“三下乡”这三个字的分量在我的心中越来越重,我知道我们带来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扇窗,是让这些孩子能够看见山那边的世界的一扇窗。我们何其有幸,曾为他们指过星辰的方向。

  回校后,我常常想起玉家湾的星空,想起那些渴望知识的眼睛。我在日记本上写道:或许我们改变不了大山,但可以试着改变山里孩子看山的眼神。教育不急于立竿见影的改变,而在于点亮一盏灯,照亮一段路。那些山里的孩子,终将用自己的双脚,走出属于他们的精彩人生。

  而作为曾经陪伴过他们一程的老师,我只想说:飞吧,孩子们,山那边的天空,比你们想象的还要广阔。

  


  主办: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新闻传播专委会新媒体编辑部

  总编:张敬印

  编辑:孙翠楠



上一篇:讲好“三下乡”故事丨三千个被接住的春天
下一篇:消息丨喜报!北林大这两部作品入选!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新闻传播专业委员会
单位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地区东区G区49-4邮编:10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