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关于专委会
    • 专委会简介
    • 理事会
    • 学术委员会
    • 秘书处
  • 专委会动态
    • 专委会动态
    • 通知公告
  • 学术活动
  • 科研课题
    • 课题研究
    • 论文征稿
  • 政策文件
    • 政策方针
    • 战略学会文件
  • 专题活动
    • 讲好校园故事
    • 三下乡好故事
  • 会员服务
    • 入会指南
    • 会员风采
    • 查询服务
    • 联系我们
  • 首页
  • 关于专委会
    • 专委会简介
    • 理事会
    • 学术委员会
    • 秘书处
  • 专委会动态
    • 专委会动态
    • 通知公告
  • 学术活动
  • 科研课题
    • 课题研究
    • 论文征稿
  • 政策文件
    • 政策方针
    • 战略学会文件
  • 专题活动
    • 讲好校园故事
    • 三下乡好故事
  • 会员服务
    • 入会指南
    • 会员风采
    • 查询服务
    •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活动    讲好校园故事
讲好校园故事

小课堂丨什么是“校园小故事”?

发布时间:2024-10-17 【  小 中 大  】 【打印】 【关闭】

  “校园小故事”专栏开通以来,我们陆续收到了一些来稿,整体看来,同学们的创作热情值得鼓励,但写故事的水平还尚有欠缺。具体需要提高的地方有许多,今天我们先来聊聊,什么是“校园小故事”。

  “校园小故事”,首先要是“故事”。我们先要弄明白“故事”的定义。这里的“故事”是一种文学体裁,这种文学体裁的创作侧重于描述事情的过程。比如大家在语文课上学过的《乌鸦喝水》《夸父逐日》《愚公移山》等,都是典型的故事。从上述例证中可以看出,故事的主体是情节,因此故事创作往往将大量篇幅着墨在生动且连贯的情节上,尤其注重情节的跌宕起伏。当然了,上述例证中的故事都是虚构的,“校园小故事”则更倾向于真实发生过的事件,可以在真实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文学艺术加工。

  “校园小故事”,其次是要发生在校园中。校园是我们目前的常居地也是长居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在校园中进行,我们的记忆都在校园里镌刻,我们的故事都在校园中生成。书写我们亲历的校园故事,才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让文章有血有肉,才能引起更多人的共鸣。

  “校园小故事”,还要求要“小”。我们要求不超过600字,这样短小的篇幅有利于让情节紧凑、人物集中。只需选取和描绘富有典型意义的校园生活片断或某一侧面,着力刻划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便能“借一斑略知全豹”。篇幅短、角度小,语言精炼、情节丰满,如此要求,既可以减少你们的创作负担,也能帮忙你们快速提高创作水平。

  如何写“校园小故事”呢?了解了什么是“校园小故事”后,我想你们心中已经有了一些想法。当然了,创作时还需要一些技巧,这些我们以后再说。

  再次欢迎同学们积极创作、踊跃投稿,“校园小故事”舞台等你们来展示。


  作者:张敬印

  中国教育战略发展学会教育新闻传播专委会常务副秘书长、王旭明工作室副总监;曾就职语文出版社、语言文字报刊社,系列报道全国“真语文”活动,参与项目获2015年教育部创新工作案例、第十一届新闻出版业互联网发展大会“融合出版创新项目”奖、第八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优秀品牌”和“创新项目”、第九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创新项目”,主创项目获2021年中国数字出版创新论坛“出版融合发展优秀案例”、全国新闻出版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首届中国游戏创新大赛“最佳创新社会价值功能奖”、游戏家“年度社会价值游戏创作奖”、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2021年游戏十强年度榜“优秀创意游戏”等。


  主办: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新闻传播专委会新媒体编辑部

  总编:张敬印

  编辑:孙翠楠

上一篇:王旭明:怀念您,柳斌同志(三)
下一篇:小故事丨爱与成长的绽放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新闻传播专业委员会
单位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地区东区G区49-4邮编:100020